环球农业网
手机端
首页 > 农药兽药>详情

微生物对化学农药有什么作用?

来源: admin 发布于:2022-10-08 20:01:59

微生物对化学农药也有降解作用。各种除莠剂、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杀软体动物剂、 杀鼠剂等农药,在制造、运输 和使用过程中,对环境有很大污染。我国每年要使用50多万吨农药,其利用率只有 10%,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中,有的被土壤吸附,有的附着在农产品上,有的则经水、气传播和扩散,从而引起全球性环境污染。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很多,主要有细菌、霉菌、酵母菌和少数放线菌。

生物农药能替代化学农药吗?

目前,防治农业病虫害所用的农药,化学合成的农药占了绝大多数的份额,而生物农药所占的比例还很少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、环境意识、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,对农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既要求其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,又要求其对生态环境无显著的影响,无疑这给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。2007年开始,我国禁用了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,就给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增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,所以可以肯定,生物农药能够在病虫害防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。但是,生物农药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化学农药的-这是因为首先在生物农药发展的同时,化学农药也在不断地发展,也在不断寻求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、环境相容性好的新产品,而且在不断取得进步;其次,生物农药在药效稳定性、储存、价格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,需要进一步改善。总之,生物农药不可能完全取代化学农药,但会在某些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。

怎样提高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?

  为使农药在防治病虫及有害动物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,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其对农作物的药害,以及对人、畜及有益生物的毒害 ,不污染环境,达到经济、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,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。(1) 选准药剂,对症 下 药 每种药剂都有其各自的抑菌或杀虫谱 ,它能防治的对象是有限的,即使是再广谱的农药,对有害生物的活性也有髙低之分。
  因此,在使用某种农药之前,要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能及具体的防治对象,做到对症下药,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。如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(蚜虫、叶螨、飞虱、介壳虫等),一般用内吸性杀虫剂最好;胃毒剂比较适合于咀嚼式口器害虫;触杀剂对各种口器的害虫都有效;熏蒸剂和烟剂在大棚、仓库等密闭性较好的情况下效果最好,露地使用效果不理想。
  同一种农药由于剂型不同,其防治效果也有明显差异,一般地讲,乳油最好,可湿性粉剂次之,粉剂最差。(2) 掌 握 施 药 时 期 及 用 药 量 每 一种病虫都有其各自的发生流行规律,要根据它们的发生特点,找出其薄弱环节,不失时机地将其消灭在大量发生为害之前。
  千万不能单纯地强调“治早 、治小 、治了”,而打“太平药”,田间有病虫危害是正常现象,只要没有达到防治指标,就可以不用药,靠作物本身的补偿能力和自然天敌的捕食就可以有效控制。 当然也不能“马后炮”,错过有利的防治适期 ,使病虫害蔓延。一般情况下,鳞翅目幼虫应在幼龄(三龄以前)期用药;防治气传性病害,应在初见中心病株时用药;防治土传性病害,应在发病前期采取预防措施。
  掌握用药量,包 括 3 个方面,即浓度、667平方米用量、施药次数 。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,总认为用药量越大,防治效果越好,其实不然,任何一种农药在超出其有效浓度范围,防治效果并不会按正比例提髙,相反也会导致药效下降,产生药害。加速害虫抗药性水平的发展,杀伤天敌,污染环境,有碍人、畜健康。
   目前,667平方米用药液量易被人们忽视,认为药用足了就行了。其实用水量大了,药液容易流失,用少了,又似乎做不到均勻打透。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存在用药液量偏少的问题。因此,应通过试验,确定其经济安全的使用浓度、亩用量及次数,不能随意增减,这样才能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。
   ,(3) 采用有效使用方法,保 证 施 药 质 量 & 学防治绝对不只是简单的喷药过程,它包括识别病虫、确定用药时间、药剂的种类、剂型、用药方法和使用剂量等一系列内容。农药种类及剂型不同,其使用方法不同,应针对不同作物部位、防治对象、发生规律、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。
  如粉剂不能作喷雾用,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喷粉,胃毒剂不能用于涂抹,内吸剂一般不宜制作毒饵,烟剂不宜在露地大田使用等。若选择不当,对防治效果影响很大。在施药过程中,要保证施药质量,必须做到药剂喷布均匀周到 ,叶片正反面都要着药,尤其对于在叶背活动为害的害虫更要如此 。
  有些人认为打药是很简单的事情,谁都会做,只要把药用到田里 ,病虫就会消失,其实这种敷衍了事、“走马观花”式的喷药方式,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,不仅病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,也浪费了很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使用相同机械、药剂 、剂量等情况下,虽经多次施药,仍没得到理想效果的原因。
  (4) 合理混合用药,扩大防治范围,提 高 药 效 农作物病虫的发生一般不是某一病虫单独危害,常常是多种病虫先后或在某一生育阶段同时发生。如果对每个病虫进行逐一防除,即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,也常常因为用药不及时,造成较大的危害,蒙受较大的损失。
  合理的混合用药,可达到取长补短,兼治增效的目的。但混合用药,不等于随意胡配乱用,混用不当也会造成药效降低,引起药害 。 一 般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;混用后出现化学反应,如结絮、沉淀、油水分离等现象的不能混用。(5) 视天气情况,科 学 用 药 农药一般在无风或微风天气用药 ,刮风、阴雨天或将要下雨时不宜施药,以免药液飘移和雨水冲刷流失,降低药效。
  气温的高低是影响药效发挥的重要因素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,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髙,如多数有机磷农药(敌敌畏、乐果等)在低温条件下效果差,一般应在中午施药。但波尔多液、石硫合剂等在强日光或髙温下施用,易发生药害,不宜在中午施用。

热门推荐